央媒看龙江丨“黑土粮仓”高质量春耕铸牢丰收之基
发布时间:2022-05-25作者:佚名 来源: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五月的黑龙江已披新绿,春耕生产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无人机施肥助力小麦返青,家庭农场联合体规模化经营提高作业效率,不误农时,抢抓播种,黑土地上的人们正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春播。
“大豆播种均匀、深浅一致,能打100分。”北大荒集团军川农场有限公司川北管理区种植户孙京军拿着手机,为农业规模家庭农场联合体的成员们录制播种验收的视频。孙京军所在的农业规模家庭农场联合体响应“扩豆”号召,21名种植户统一选购种子、肥料,种了4300多亩大豆。联合体成员选出孙京军作为代表与管理区技术人员一同验收播种情况。

孙京军正在为家庭农场联合体成员录制播种验收情况视频。(受访者供图)
“地块连起来了,大农机也好施展拳脚,这播种速度太快了。”孙京军说,管理区技术人员与农机管理服务中心协调好车辆后,2台播种机昼夜不停作业,只需4天就将播种工作全部“整妥”。

今年春耕期间北大荒集团军川农场有限公司大豆播种现场。(受访者供图)
眼下正值水稻插秧黄金期,在黑龙江省肇源县新站镇,洪益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水田里,无人插秧机满载秧苗正在田间自动前行。虽是无人驾驶,但插秧机“行走”得非常平稳,所到之处留下一行行整齐的秧苗。稻农鲁学武站在田埂上,用手指着远处说:“你看这秧苗,直得像根线。”
新站镇洪益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副社长郭亚龙介绍,这种无人插秧机应用了“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技术”,这项技术引入后,插秧机能减少一名机械操纵手,按照每人每天260元的成本计算,大约20天的插秧周期可以节省5000多元。
无人机的应用让种地从面朝黑土变成了仰望蓝天。在北大荒集团繁荣种畜场有限公司第三管理区水田里,满载肥料的无人机在田野上空翻飞翱翔,种植户冯涛正利用无人机进行施肥作业。这架无人机以每小时150亩的速度作业,喷出的肥料像白雾一样均匀,使每株秧苗都能“雨露均沾”。

北大荒集团繁荣种畜场有限公司无人机施肥作业现场。(受访者供图)
“我家这块水田300亩,两个小时就能‘完活’。”冯涛说,如果人工施肥,时间会增加好几倍,远没有无人机作业快速、灵活、高效。
今年,繁荣种畜场有限公司大力推广绿色植保、精准施药施肥等先进技术,积极引导种植户应用新技术、新机械,农业生产正由“机械化”向“智能化”转变。全公司有5.53万亩水田,采用无人机作业占总面积的90%。(新华社记者 黄腾)
原文链接:http://nynct.hlj.gov.cn/nynct/c100013/202205/6bf947d63e9749878430b302a9eb455d.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保护黑土地 当好压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