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县加大科技投入 提升隐患排查质效
发布时间:2022-09-24作者:佚名 来源: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近年以来,茂县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重要论述,坚持把做好“三防一安全”作为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关键抓手,依托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率先在全省积极探索高位地质灾害早期识别示范应用体系,助力秋雨秋汛隐患排查,提升高位、远程、隐蔽隐患点排查质效,不断增强防范地质灾害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坚持政企合作破解技术难题。茂县山高坡陡、植被茂密、气象条件复杂,现有的无人机监测等技术手段,无法规避植被遮蔽获取真实三维地表数据、识别早期高位地质灾害。茂县积极依托全省地质灾害防治“一对一”合作单位优势,与四川省冶勘设计集团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共同出资1500余万元,联合高校开展“茂县人口密集斜坡区高位隐蔽地质灾害早期识别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引进加拿大Optech GalaxyT2000激光雷达系统(该系统最高采集频率高达每秒200万点,最大测程长达6500米),给山体“做CT探伤”,从根本上解决高位、远程、隐蔽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难、识别难等问题。
二是采取航空监测破解覆盖难题。茂县现有山洪危险区14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784处(其中滑坡512处,崩塌147处,泥石流125处),威胁8574户34439人,呈现出点多面广、治理难度大、威胁人口多等特点。在本轮秋雨秋汛排查中,茂县坚持把精准识别预警地灾风险发育情况作为防范地质灾害的最有效手段,积极与合作单位对接,创新政府组织实施、企业推动落地的模式,采用高原型通用直升机贝尔407GXP搭载激光雷达OptechGalaxyT2000获取测区激光雷达点云和影像数据,使激光雷达监测范围覆盖到县城到叠溪镇岷江两岸及其干支流的人口密集区、交通干道、高位隐蔽地质灾害易发区,监测总面积达到了654平方公里。
三是建立应用模型破解转化难题。茂县坚持把探索一套适合高山峡谷区高位地质灾害早期识别推广应用体系,作为推动地质灾害防范常态长效的根本抓手,制定空域协调、控制测量、航空飞行、三维数据处理、地质灾害解译、专题研究等激光雷达数据采集流程,建立三维数据处理、地质灾害解译、现场调查复核等成果运用模型。目前正根据前期航空飞行监测收集到的300余平方公里激光雷达点云和影像数据,加快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价,深度分析地质灾害隐患可能的变形破坏模式、运移路径、威胁范围,进一步核定极高、高、中、低、极低地质风险区面积,为精准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奠定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李雪蕊
原文链接:http://dnr.sc.gov.cn/scdnr/scszdt/2022/9/23/f8c21c672bad444a8b54b0196c19049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