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中农时代-土地呼声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奇闻 >

落实环境整治“345”模式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台基营村人居环境整治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24-11-30作者:佚名     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台基营村位于和林县乳业开发区西5公里处,交通发达,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是一个蒙汉集聚村,总占地面积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05亩,林地7039亩,全村户籍户数252户,户籍人口586人,常住户数145户,常住人口370人,其中少数民族42户82人。近年来,先后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民主法治示范村、呼和浩特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一、发展特色产业,提高村民收入,为改善人居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台基营村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立足当地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苜蓿产业,打造“苜蓿之村”金字招牌。2019年,依托“呼和浩特市优质牧草技术攻关项目”,由和林县政府指导、村支部组织实施,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接,内蒙古富源国际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与我村达成种植紫花苜蓿协议,为富源牧业和林牧场提供优质牧草,形成现代化农业、规模化种植。土地流转后,村民的流转收益逐年增长。2023年,承包费由最初的500元上调到每亩1000元,村集体分红由每亩150元增长到260元。今年村民实际领到的承包费为每亩126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超过了53.2万元。

  二、坚持党建引领,改进工作模式,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台基营村坚持党支部带头、党员示范,引领村“两委”、村民代表,紧紧依靠群众、团结群众、发动群众,通过“组织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合力攻坚模式,使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提升。一是改进工作模式。运用农村人居环境“345”工作模式,由“村内到村外、户内到户外、屋内到屋外”统筹推进,拆除废弃危房、残垣断壁、烂圈烂舍,绿化道路街巷两侧,美化村民房前屋后。二是发展庭院经济。利用村内闲散地、遗弃院落种植油松、林果树木234亩,引领村民发展庭院经济,生态建设、环境治理得到有效改善,形成了树成行,地成片的格局。三是加强监督管理。为把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台基营村确定一名威信较高的党员负责监督,引导村民及时将垃圾清运到垃圾点处理,切实做到“日产日清”。

  三、强化宣传引导,广泛发动群众,激发农民保护环境内生动力

  台基营村注重加强对村民的宣传教育引导,充分利用村内广播、文化墙,设置宣传牌、悬挂横幅,散发倡议书、发送微信息等多种宣传方式,多层次、全方位宣传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让农民深入了解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断增强环保意识,吸引群众踊跃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来。一是注重榜样带动。充分利用每年一届的苜蓿文化节开展民族团结、人居环境整治等宣传活动,集中表彰“最美庭院”“卫生模范户”等先进家庭和个人,连续7年从未间断,切实起到了先进带动作用。二是加强表彰奖励。台基营村积极探索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团结超市,以积分兑换等方式鼓励先进,让农民真正从保护环境中获得收益。三是完善村规民约。台基营村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充分调动各族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同时,有力增强村民自治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行动自觉。


原文链接:http://nmt.nmg.gov.cn/xw/msdt/hhht/202411/t20241121_261261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中农时代-土地呼声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