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金河镇曙光村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典型材料
发布时间:2024-11-30作者:佚名 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摘要:金河镇曙光村坚持党建引领,整合资源力量,努力构建产业高质量发展、农民广泛参与、优势农产品推广销售的电商产业发展平台,赋能乡村振兴。在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发展合作社和电商,增加村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有效解决矛盾纠纷,有效提升村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基本情况
曙光村位于呼和浩特市城区正南方向,隶属赛罕区金河镇,距城区近、交通便利、自然条件好,区位优势明显。全村总户数317户,总人口986人。在册党员43名,其中60岁以下党员32人。土地面积13000亩,现有厚墙体温室300栋,主要以大田玉米和设施果蔬种植为主。近年来,曙光村党支部紧紧围绕推进乡村振兴重大战略,以“支部引领聚合力、产业发展惠民生”为党建工作思路,努力构建产业高质量发展、农民广泛参与、优势农产品推广销售的党建引领电商产业发展平台,整合资源力量,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实现“党建强、产业兴、群众富”的党建工作目标。目前,村民人均收入从2001年的3650元增加到了36850元。2022年8月获得自治区级“全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先进集体”和自治区级“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的荣誉称号。2023年1月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村”。
图1 曙光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支部带动产业发展
曙光村依托全村300栋厚墙体温室大棚,支部牵头动员12名党员及种植能手,发挥示范作用,带动村民种植各类蔬菜瓜果,形成草莓、葡萄等水果的种植采摘和百余个特色蔬菜种植产业,实现每棚年纯收入3万元以上的目标。同时,依托全村土地资源,整合种植大户资源,于2021年成立了呼和浩特市义农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合作等公司化经营模式,种植玉米5000余亩,有效降低种植成本,提高种植利润,实现农民个人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双增收。村党支部紧盯第三产业发展趋势,认真研究考察市场需求,积极回引本村大学生回村创业,于2019年成立正北方云仓电子商务公司。公司成立以来已有多家企业入驻,实现包装、发货链条式发展模式,把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带动本村60多名村民就业,增加村民收入,现每月人均工资3500元-5000元左右,形成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发展模式,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图2 育苗大学生设备调试
2015年,曙光村回引两名育苗大学生,成立了内蒙古蒙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针对该公司成立初期育苗设施不完善问题,村党支部于2022年积极争取上级乡村振兴资金390万元,新建6座高标准、高智能厚墙体温室大棚,以集体新建和蒙苗合作经营方式增加集体收入20万元,带动辐射种植户增收2250万元,解决剩余劳动力30人。针对育苗条件有限,防寒御寒能力不足问题,今年党支部争取上级乡村振兴资金500万元,安装高标准、高智能育苗设施,为有效提高产能,加快生产步伐,缩短育苗周期,提高种苗质量,进一步增产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图3 育苗选种
(二)组织推进环境整治
曙光村通过“党组织推进、党员带动”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把全村383户常住户分为四片管理,实行网格长包片、网格员包户制,带头宣传发动、带头参与行动、带头完成任务。把卫生打扫、垃圾清运、全天保洁、房前屋后周边卫生定为一星期检查1次,发放分类垃圾桶30组;联合电力公司、通信公司全面整治“三线”(电力线、电视线、通信线)各50000多平方米、废弃杆230根,实现村域内主、次干道夜间照明全覆盖;全村现有功能齐全的公共卫生间两座,户厕改厕率达到100%。去年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维修破损路面7200平方米;今年争取了专项资金对全村整体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改造。
(三)不断加强文明建设
曙光村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宣传教育村民保护生态,爱护环境,共同维护绿色家园。积极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好公婆、好妯娌、好媳妇及五好文明家庭户评选活动,共评选示范户16户。2023年,通过村民互评、自评评选出第四届呼和浩特市“十星级文明户”1户,第五届呼和浩特市“十星级文明户”2户;“正北方云仓”在抖音平台开通视频账号“那年今日”,以上世纪90年代曙光村作为时代背景,以两个家庭之间的人际关系为主线,通过诙谐幽默的故事情节将文明新风尚融入视频,视频账号三个月的播放量达1300万。
图4 “正北方云仓”抖音平台带货直播
(四)主动化解群众纠纷
曙光村“两委”结合实际成立了村调委会,下设调解办公室,有调解信息员3名,及时主动介入矛盾,及时依法调处,做到事出有人管,有人问,纠纷信息反馈快,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共受理民事纠纷23起,调解成功22起,调解成功率96%,防止纠纷激化2起,接待法律咨询36人(次)。
(五)多措并举保障民生
一是2017年给全村办理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现在女55周岁,男60周岁的村民每月都能领到1700多元的社保款。二是将南河湾鱼池及周边土地895.68亩租给蒙草公司,其中70%的土地收益按股份分配给村民,30%归集体,增加了集体收入和村民收入。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03万元。
三、下一步工作
曙光村将继续遵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方针持续发力。一是在农业发展方面,整合土地资源,改善土壤质量,调整种植业结构,引进新品种,由曙光村股份经济组织合作社统一经营,一亩土地按时价结算,收益按股份年底分红;二是利用农村电商,在为企业服务的同时,把本村本土品牌打出去;三是依托周边企业优势,引进人才,成立物业服务公司,解决中老年人就业问题,增加村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四是在蔬菜种植业方面,成立支部引领、农民参与模式的合作社,打造本土品牌,进一步为乡村振兴贡献集体力量。
原文链接:http://nmt.nmg.gov.cn/xw/msdt/hhht/202411/t20241121_261261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