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中农时代-土地呼声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奇闻 >

东乌素图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2024-11-30作者:佚名     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东乌素图村是回民区攸攸板镇的一个行政村,辖区面积66.7平方公里,现有村民1911户,4300人。先后被授予“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内蒙古自治区文明村”“内蒙古自治区农文旅示范村”等多项荣誉。近年来,东乌素图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依托生态美景,凸显特色品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源源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一、“党建+组织建设”,建强乡村立足之本

  村党委坚持狠抓“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员联系群众等制度,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提升村党组织的制度化、规范化、组织化水平。一方面,依托村内梁桂华烈士墓红色教育基地,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了“祭先烈,承遗志”缅怀先烈、“凝心聚力学思想,砥砺前行悟党性”等各类主题党日活动,使党员们进一步洗涤心灵,振奋精神。并依托村内杏园、杏林、农家乐开设“庭院课堂”、“板凳学堂”,在党员群众中掀起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让党的二十大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传”进千家万户 。另一方面,依托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我们把重点放在着力解决辖区内困难群体的日常需求及辖区内村民急难愁盼问题上,建立了为民办实事清单,把入户、来访和接诉即办反馈的问题统一进行了登记,一项一项办理,真正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把为民办事、让群众满意作为衡量主题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截至目前,走访慰问辖区困难群众、特殊群体共计100余人;解决了自来水管网老旧、村民吃水灌溉难、回迁小区房顶漏水、部分楼栋保温层脱落、路灯损坏等在内的群众急难愁盼事项20余项;积极同包联单位到村报到党员、共建单位到村报到党员进行联系,在村内开展了理论宣讲、环境卫生整治、帮困助残等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

  二、“党建+产业培育”,夯实乡村产业之基

  东乌素图村党委坚持“农业+文化+旅游”的融合创新模式,大力发展大杏种植、农家乐、休闲康旅等特色产业。依托“杏花节”、“杏福树下”大杏采摘节,开发了百年古榆树广场、乌素图杏花谷、千亩杏园等项目,更新了以胭脂红、新疆白杏、金太阳等为主的上百亩大杏品种,积极推动全域旅游开发,不断拓宽村民收入渠道。目前已形成以林果促采摘、以采摘促农家乐的休闲旅游产业群,共发展50余家农家乐,打造了以8.3公里村路为经络的旅游带。2023年,为进一步推进东乌素图村乡村旅游的发展,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东乌素图村积极贯彻落实区、镇两级的安排部署,立足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以整村提升改造工程为基础,全力打造重要景观节点。将一进村口主路东侧的旧村委会,改造成为游客接待中心,总占地面积1231平方米,设置了游客接待中心、文旅产品展厅、农副产品展厅、书吧等,聚焦服务群众、农副产品展销、图书阅览、游客休息集散等功能;对幸福泉周边进行了提升改造,实施了淤泥地基处理、场地截水排水工程、水池平台建设、灯光亮化等系列工程,工程总面积约4430平方米,改造后的幸福泉清溪流水、花海相衬,不仅为周边村民提供了消夏纳凉的场所,也成为了游客来东乌素图赏花、采摘、农家乐之外的又一个新的打卡点;在古树广场对古树周边进行了整体规划设计,打造了包括弧形廊架、景墙、山体毛石护坡、艺术字小品、花瓣小品、植被提升等设施,总面积10500平方米,进一步突出古树的文化价值;在乌素图杏花谷进行了景区全面升级改造,拓宽景区道路,优化植被草坪,设计游园全新动线,配套布局帐篷营地、林下空间、古风市集、写生创意等服务业态。除打造上述景观外,还全力推进了人才会客厅、水库东口等重要节点打造工作,进一步打响“杏福树下”乡村旅游品牌,扩大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品牌影响力,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断提升村民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三、 “党建+环境提升”,彰显乡村宜居之美

  村党委紧紧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的有利契机,努力改善村民居住环境。突出“改”,一方面,对村民院落外立面进行保温节能改造,村内改造1566户,改造面积12.52万平方米,缓解了村民冬季取暖成本高的问题。另一方面,对村内的污水管网进行建设,为村内发展文旅产业提供保障。突出“治”,一方面,在村内大力开展环境突出问题整治工作,以整治庭院内外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残垣断壁、积存垃圾等为重点,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另一方面,对村内主干道两侧进行硬化铺装,其中铺设面包砖1.3万平方米,并对村内的弱电飞线进行整治,铺设入地管网3.8公里。突出“建”,一方面,因地制宜修建大小规模不等的15个停车场,规划停车位450余个,有效解决了市民游客停车难问题。同时,利用空地新建一处农产品销售市场,占地面积300余平方米,解决村民农产品销售困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在村内实施绿化提升建造。充分利用村内现有绿地景观和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栽种乔木、灌木、绿篱、花卉和地被,不断新增绿化面积,并对村庄围栏进行了更换更新,修建了上下错落有致的特色“石头墙”。同时,对村庄入口处、漫水桥、口袋公园等环境进行了提档升级,为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党建+乡风文明”,铸就乡村精神之魂

  村党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扎实开展乡村文明行动,推动形成民族团结、乡村文明新风尚。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依托“8+N”志愿服务队按照“一月一主题,天天有活动”的要求策划了扶贫帮困、丰富活跃文化生活、践行培育主流价值观、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并积极动员返乡创业人员、学法用法示范户、退伍老兵等人积极参加到文明实践活动中来,定期对文明实践组织者、志愿者开展培训、提升理论宣讲志愿团队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此外,针对诚信缺失、天价彩礼、厚养薄养、大授大办、铺张浪费等问题,制定符合新时代的村规民约,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形成健康向上的新风正气。同时,依托民族团结“两月一周”,以“草原儿女心向党、同心共筑中国梦”、“传递爱心,情暖童心”等为主题开展了各类民族团结进步活动,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观念深入人心,营造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氛围,努力实现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进一步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党建+基层治理”,探寻乡村善治之策

  为了提升服务群众能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村党委充分利用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实现了一站式服务。根据地理位置、人口分布等实际情况,将7个网格片区进行合理合并后,成立了3个网格党支部,把党员编入片区,担任小区楼栋长、单元长,让政治过关、素质过硬、能力突出的党员直接联系群众,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并制作完成了以党组织书记、包联单位、网格员、楼栋长、单元长、暖心服务小分队等为一体的“红色网格公示图”,现已在各个网格上墙公示,实现了“红色网格”全覆盖。还制作完成了“东乌素图村基层治理一览图”,以地图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将村内的情况、网格的划分、责任人的分配等清晰的进行展示,不断提升村党组织服务群众水平和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水平。同时,完善了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各项制度,有效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让村民自己“说事、议事、办事、主事”,切实保障好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原文链接:http://nmt.nmg.gov.cn/xw/msdt/hhht/202411/t20241121_261261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中农时代-土地呼声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